还记得前段时间刷屏的赌王儿子何猷君吗?出生富贵人家,却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有修养,也更能吃苦。他曾说:“当你在睡梦中时,我一直在工作,当你在工作时,我已经付出了双倍于你的努力。”由此可见,让孩子吃苦不是委屈他们,而是让他们通过努力赢得尊严,赢得真正想要的东西。无论家境如何,只有经历了苦难这所学校的教育,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智慧。
现在每个孩子出生就是被捧在手心的宝,父母倍加呵护,生怕孩子吃了一点点苦头。有的父母甚至打肿脸充胖子,委屈了自己,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。
很多家庭都在纠结:孩子究竟应该穷养还是富养?尽量给孩子创造条件,但一定不能逾越自己的能力。以前家家户户经济条件一般,生孩子、养孩子完全是粗放式生养,变成什么样全靠运气。
现在条件好了,也讲究给孩子最好的东西,可孩子怎么变得不知好歹了呢?
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:有个男孩子在洛杉矶留学,带着十几万的名表,穿着最时髦的衣服,用着刚出的iphone x手机,还开着一辆超级拉风的玛莎拉蒂。考试从未及格过,可交过的女朋友能排一个排。
想着这样的人,肯定是家底特别殷实的富二代吧?
可后来才知道,他来自于普通的工薪家庭,为了他留学,本该退休的父亲还在老家开着滴滴兼职。
孩子在国外开着豪车玛莎拉蒂,父亲却在家里开着滴滴为他攒钱,不能说是不唏嘘了。
可放眼看看周围,有多少父母自己用着几百块的老式手机,给孩子买近一万的苹果手机时眼都不眨。又有多少父母一辈子没去过多少地方,孩子要钱出去旅游的时候眉头都不皱一下。很多父母都是自己咬着牙努力,省吃俭用惯着孩子,自己的人生都被绑住了,只为了让孩子活得轻松一点。可这样做的代价不仅仅是搭上自己的人生,更是搭上了孩子的人生。因为成长的意义,从来都不是轻松。
之前看过一句话:“在年老的时候,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,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,足以让你晚景惨淡。”
成长的意义,应该是自己去体味苦尽甘来,去独自探寻奋斗的意义和价值,然后学会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一生。
这条路没有捷径。
如果父母承担了孩子应承担的苦,那绝不是体谅和爱,而是剥夺了孩子后半生独自生活的底气。这世界从来都是公平的,苦尽才有甘来。那些没有受苦便得到的甜,总有一天要还回去。
作为父母而言,真正地爱孩子,绝不是把他放进蜜罐里,而是让他适当地吃苦,等到风雨来临的时候,不会被吓倒摔翻,而是仍然坚强地站立。
那么如何让孩子吃苦呢?我有一些个人的理解和方法,分享给大家。
1. 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。
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可以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,作为家中的一份子,孩子有义务为家里分担家务。
孩子三岁的时候可以让他帮你提东西;五六岁的时候,让他擦桌子,并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;孩子再大点,可以适当地做些粗活累活脏活,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,懂得奉献的快乐。
2. 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吃苦。
比如父母跟孩子参加晨跑,参加体育锻炼,一起打球,一起游泳,一起旅游,既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,又让孩子得到锻炼。
3. 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。
我记得去年寒假的一天,天气很冷,小鸟儿怕冷赖在被窝里,但我坚持让他按时起床。
还有一次是在外旅游,小鸟儿玩得筋疲力尽,嚷着不肯洗澡,想立刻就倒在床上睡,我也没有让步。
我觉得,吃苦就是来自于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的小事情。
4. 孩子要独立。
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。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,打扫自己的房间,清理自己的物品。在学习上,自己独立思考,独立完成。这是心理上的独立。
总而言之,让孩子吃点苦,是为了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能走得平稳顺畅,让孩子踏上社会后,在风雨人生中,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。
爸爸妈妈们,让孩子吃点苦,因为这将是他了不得的财富。
文章来源自:腾讯儿童、贝龙教育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,如有侵犯你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-今日话题-
让孩子学会独立
欢迎文末下方留言
和大家分享你的观点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