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剧究竟是“歌”重要还是“剧”重要?几百年来,争议不断,各位大师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。19 世纪,瓦格纳横空出世,他深知如何才能让听众肾上腺素狂飙,拼命往歌剧里加特效。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大场面、大制作,堪称歌剧中的《指环王》。
而理查·施特劳斯没有亲王级的投资人,只得另辟蹊径。《指环王》整不起,就整一部《五十度灰》吧,于是就有了这部《莎乐美》。暴力、乱伦、色情、虐恋……所有抓眼球的元素,这部歌剧一应俱全。
我们先从上面这张人物关系图讲起。女主莎乐美的继父是 《新约·》中的大希律王。他出了名的残忍暴虐,当初为了处死还在襁褓中的,下令杀掉了全国两岁以下的男童。
跟这相比,相中自己兄弟的老婆希罗底并拐回家侍奉自己,这似乎都不算个事儿。希罗底也不是什么善茬,估计是听信了希律王的各种承诺,早早将行李打包好,风风火火跟着希律王搬到了新家。
《施洗者圣约翰》,达芬奇
希律王这件事做的实在不地道,举国上下骂声一片。一位名为约翰的圣人骂得尤其激烈。希律王听得烦了,就把他抓了起来。
这位圣人名气实在太大,当初就是他舀起约旦河水,为进行了洗礼,所以也被称为“施洗者圣约翰”。 他的身份有如当代的甘地、曼德拉,统治者可以把他关押起来,却不敢动他一根毫毛。
女主莎乐美有天闲来无聊,得知她继父抓了圣人,就想去看看。看守约翰的是一位叙利亚军官,名为纳拉博特。他对莎乐美倾心已久,耐不住她软磨硬泡,只得把圣人约翰从水牢中捞了出来。
在水里泡了那么久,一般人估计早就肿得不成样子,可施洗者约翰还能让初见他的莎乐美为之倾心。于是莎乐美使出浑身解数,花言巧语搔首弄姿,可圣人就是不为所动,碰都没让她碰一下。
莎乐美的脾气噌一下子就上来了,她撂下狠话,说下半辈子我就跟你约翰耗上了,非得吻到你不可。一旁的纳拉博特见到此情此景,受不了刺激,竟然举刀了。
没过多久,希律王找到了希罗底。别以为他是来和希罗底打情骂俏的,兄弟的老婆抢来没多久,他就看腻味了。他是来看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的。这姑娘实在不错,娇滴水灵,秀色可餐。希罗底在一边自顾自地嘀咕,希律王则不住地向莎乐美抛媚眼、献殷勤。
《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》,居斯塔夫·莫罗
他让莎乐美给自己跳舞,只要她跳了,随便莎乐美要什么他都能满足。无论是换她来做她母亲的位置,还是给她半个王国……于是莎乐美就跳了这段著名的七纱舞。
跳完后,希律王龙颜大悦,无论莎乐美想要什么,一律准了!你猜莎乐美要了什么呢?她要的是圣约翰的一个吻!后面还加上一句——无论死的活的。莎乐美最后向继父提出的要求是“用银质盘子装着的圣约翰的人头”。
听到这个要求,希律王内心崩溃了。这人要是能杀,他早就下手了,还用等到今天?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,想收也收不回啊!
希罗底也在边上帮衬——圣约翰对他和希罗底那些苟且之事的抨击,希律王早就免疫了。可希罗底还是无法释怀,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。实在拗不过这对母女,希律王只得让刽子手杀了圣约翰,满足了莎乐美的要求。
约翰,我终于吻了你的唇。你唇上的味道相当苦,这是血的滋味吗?或许,那是爱情的滋味,人们说爱情的滋味相当苦……但那又怎样?那又怎样!我终于吻到了你的唇,约翰!
莎乐美捧着圣约翰还未凉掉的头颅吻了下去,这是整部剧的高潮。甚至可以说,这个场景是这部剧唯一的目的。几百年来,无数艺术家为这个意象着迷不已,达芬奇、提香、莫罗……他们在不同时期分别用各种风格和技法,描绘了这个场面。这场面如此恐怖、扭曲、血腥,却又充满浓烈、诡异的美感。
油画《莎乐美》,洛维斯·柯林斯
1893 年,一位名叫奥斯卡·王尔德的英国作家将这个故事写进了剧本。他是唯美主义的忠实信徒,他认为世界总体是丑恶的,我们得学会感受当下的美。王尔德的戏剧《莎乐美》于 1902 年在柏林首演,理查·施特劳斯也在观众席中。
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将这部戏剧改编歌剧,一经上演,争议不断。英国、奥地利等国纷纷查禁了这部歌剧,就连一向开放的美国,也只上映了一晚即被禁演。但他并不在乎,这部歌剧给他带来了足够的声名和财富,他用这部歌剧的收入买了一幢乡间别墅。
在真实的历史中,莎乐美最终嫁给了希律王的儿子。没多久,这任丈夫就去世了,她又改嫁希律王另一兄弟的儿子,并为其生了三个儿子……这是平淡乏味的史实。
王尔德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浪漫的极致,他的墓碑上印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们的唇印。
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,但仍有人仰望星空。这是他的墓志铭。在他的笔下,绝不能容忍极致的浪漫变成柴米油盐。于是王尔德用自己的笔杀死了莎乐美。在他的剧本中,希律王这位如此荒淫暴虐的君主,也无法忍受发生在自己眼前的一切。他转身逃也似的离开了现场。
“杀了这个女人!”
这是这部剧的最后一句话。
以上内容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出品的图书《乐读:古典音乐漫游指南》,作者是一位本科在青岛大学读环境,硕士在北京大学读心理的古典音乐爱好者,解磊。
这本书将古典音乐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,将音乐作品放回到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中,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参照,理解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(第 2 章),还原作曲家和作品创作的故事(第3章),再现其出现的场景(第4章)。
最后,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,为美在高处的读者提供了三本赠书。感兴趣的朋友,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,分享你对歌剧《莎乐美》或是古典音乐的见解。截止 3 月 26 日 中午 12:00,留言点赞最多的前 3 位朋友,将每人获赠一本。
同时,对于错过本次活动的朋友,也不用担心。出版社同样面向美在高处的读者,提供 7 折购书的特价优惠。原价 59 元,优惠价 41.3 元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,在美在高处的微店直接下单购买,由出版社为您免费安排配送。感谢关注。
相关阅读:书单